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为即将留学海外的学生,在勉励同学们德业竞进,树立良好的中国留学生形象外,更需在吸收国外文化的同时,坚定祖国的文化信仰,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卓越财经英才。
5月18日,我院领导班子为学生开展“大思政课”活动,来自继续教育学院、国际财经学院党总支书记褚红素,院长姚晓东,副院长张海琼和管理学博士、教授、上海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吴昀桥给同学们开展思政讲堂。
以伦理的思维开展金融治理
褚书记围绕“以伦理思维开展金融治理”主题,领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金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结合案例教学,从金融、治理、伦理三个维度分享了数字货币、金融机构改革、经济伦理、金融治理、金融伦理等相关内容,建议广大同学铭记未来财经人的责任,遵循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带着“使命感和价值观”开启“金”彩人生。
校训与校歌
今年正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95周年校庆,同时也是立信创始人潘序伦先生诞辰130周年。姚院长演讲主题为《大思政课:校训与校歌》为在座学生普及了潘序伦先生的生平和学校的建校历史,对立信的校训“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中的每个“信”进行解读,并带领学生共读校训。最后姚院长播放校歌,为学生讲解校歌背后的历史故事,带着同学们对立信有更全的认识和感触,期望同学们秉承校训,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而立信,始终是学生们坚强的后盾。
一颗真心、一种思维、一个梦想、一段旅程
国际课程部的学生未来都将留学海外,在面临困难和挫折,产生迷茫之时,如何走出困境,找回自己的初心?吴教授的演讲主题为《一颗真心、一种思维、一个梦想、一段旅程》,吴教授表示,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他们坚守的初心,他们不畏艰难的勇气,他们对梦想的执着,是同学们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吴教授愿学生无论在哪里,面对怎样的困难,在迷茫时可以找回初心,以真心感染周围的人;在遇到困境敢于破局,遇到问题积极解决,迎难而上;在人生航向出现偏颇之时,忆起梦想,向着梦想找到正确方向。愿在座同学未来可以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用激情和智慧去创造中华民族的未来。
中西方社会信用体系的实践比较
最后,张院长讲了《中西方社会信用体系的实践比较》,在出国留学前,了解西方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和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进程尤为重要,张院长对社会信用体系的概念,征信的发展,全球征信体系建设的模式,我国征信平台的特征做了普及,随后着重对西方社会信用体系和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进程及特征做了详细比较,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在出国留学后,能迅速理解不同征信体系下的区别,助力学生尽快适应当地的学习和生活。
此次的思政课堂,学生不仅获得专业领域方面的知识,还帮助他们坚定信仰,怀抱梦想,鼓励同学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发奋进取的精神来书写青春的篇章。